第(3/3)页 显然胡惟庸的名声太差,即便号称改过自新,但淮军内部之中,也很少有官吏愿意和他亲近。 即便是有交情的汪广洋也不例外。 王景摆摆手,说道:“胡惟庸做事认真,兢兢业业,南通府政绩出众,有目共睹,孤若是不提拔,岂不是赏罚不明?” “这样吧,先提拔李善长为淮北行省布政使,苏威为江都行省布政使,胡惟庸为淮西行省布政使……这段时间,先让他们做好准备!” 沈翼和汪广洋对视一眼,没有反对。 步骘此时却提醒道:“王上提拔臣子,臣不反对,不过南通府关系到我军未来南下大事,若此时把胡惟庸调任,是否有些不合适呢?” 王景说道:“无妨,泰州府通判章惇政绩出众,升任南通府知府,有章惇坐镇,南通府不会出现意外!” 章惇允文允武,战略眼光出众,有他接任,绰绰有余。 看到王景胸有成竹,步骘便退下。 “布政使,按察使、卫指挥使……关系重大,除了布政使之外,按察使和卫指挥使的人选,汪广洋、步骘,你们列出合适的名单。” “傅友德,卫指挥使的人选,你也提供一些意见!” 王景说道。 这次议事,他要先把三大行省的主官给确认,有了主官,接下来完善体系,建立六曹各部厅目的繁杂事宜,就可以交给三大主官了。 这不是一件小事。 淮军此时唯有三大行省,九个主官治下,有千万丁口,权柄极大,绝对是淮军的核心重臣。 九个位置,若是能拿下一个,都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和影响力。 除了沈翼、汪广洋之外,步骘都在考虑是不是推荐一下属于自己小圈子的熟人。 当然,如果本身条件不合适,步骘也不会推荐。 这属于合理的举荐,而不是组建派系结党营私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