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五章 红薯年糕(三)-《大理寺小饭堂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看着眼前推了推他,示意他过去探口风的同僚们。小吏叹了口气:这事若放到平日里,他定是与这些同僚的心思是一样的。可今日,看着自家大人这般一路沉默不语,又思及大人与那位大理寺的林少卿谈完话出来之后的反应,小吏心道这回同僚们所求怕是要落空了。

    这刘家村的事,一时半会儿可撤不了。

    只是虽然知晓同僚们想撤出刘家村的愿望要落空了,可面对同僚,小吏还是没有立时说出自己的想法,而是点头说道:“我进去打听打听!”说着便快步向长安府尹此时所在的书房走去。

    在同僚眼里,他只是嘴甜、勤快些罢了,因着家里祖上一直在衙门里做事,自是同大人比寻常人走的更近一些。既如此,他便也当表现的只是嘴甜、勤快些,而暂时莫要表现出什么见解比旁人更高一些的举动来,惹的同僚们不悦。

    至于大人日常夸赞自己的“机灵”,鼓励自己亦试着读些书,试着科考什么的便不与同僚说了。

    若是科考能考上,同僚们自会知晓,若是不能考上,却提前说了,往后考不上亦不过是涂添笑料罢了。

    在大人身旁跟了这么多年,他亦学了不少呢!

    同僚之间,若是哪个走了狗屎运娶了个有些银钱的夫人,都少不得背后被人嘀咕“运气真好,吃得一手好软饭”云云的,语气之中满是羡慕。这等羡慕往往再往前一步便是嫉妒了。告到衙门里的案子,因嫉妒不平而酿出的祸事还少么?

    所以事情未做之前还是莫说了!待哪日当真科考考上了,且不说有了这名正言顺的身份之后,算得正经“官身”了,自是比起原先跃了一阶,同僚也不敢道出什么诽议之语来了。便说这得“官身”的途径也并非什么捷径,而是正儿八经考上的。科考这一事又没有什么门槛,那些书随便哪个书斋里都能买到,他能科考,旁人自也能。若真有那一日,面对同僚的恭贺,他也好拿一句“大家都可尝试,左右素日里闲着也是闲着”的话共勉,少却不少言语纷争,也能减少同僚“不平”引来的祸事。

    思绪晃了一圈,小吏走至书房门前敲了敲书房的门,听得里头自家大人一声“进来”之后,这才推门进入,而后便转身朝正打探着这边情况的同僚点了点头,见同僚亦朝自己点了点头回应之后,这才关上了房门。

    大人谈话时有关门的习惯,他这举动自是没有错。只是关门时也是要跟同僚打声招呼的,免得招来同僚的挑剔与指责。

    这一番举动落在长安府尹的眼里,长安府尹只掀了掀眼皮,顺口夸了句:“你如此谦逊,倒是免了不少口舌之争。”

    做了这么多年父母官,自是经历的事不少。不止那地主乡绅与村民的事见的多了,似衙门这一亩三分地里,同僚之间互相使绊子,背后议论,最后因着底下人的嫉妒相争,办事推诿而险些引出祸事的事也是经历过的。

    小小的衙门里,需要注意的事多得很,顾头不顾尾往往会酿出祸事来。有只顾着在他这里认真做事,却忽视了同僚之间的关系而被挤兑,由此在需要差役办事时,遇到差役推诿,结果衙门的官兵晚到一步,让犯人跑了的;亦有只顾着与同僚处理好关系,顾忌同僚的感受,却把他这里的事办砸的。

    眼前这小吏却是不止做事机灵,同僚之间的事亦处理的好,自是令他满意的。这两点听起来虽不难,可真正做好的,却甚为少见。

    得了长安府尹的夸赞,小吏不好意思的挠头道了句“应当的,免得惹来麻烦”之后这才将同僚的话复述了一遍,问道:“大人,刘家村那里……要不要撤?”

    “你说呢?”长安府尹掀了掀眼皮,自是知晓问话的小吏是明白自己的意思的,而后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小吏见状松了口气,立时说道:“看来这事也就我等瞧起来有些难,大人却是已有对策了。”

    “马屁精!”长安府尹闻言笑骂了一句,而后才收了笑,说道,“不是我有了对策,而是那位姓林的昔日神童有对策了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